融媒体系统 办公系统
首页  >  新闻  >  学校新闻  >  正文
丹心铸师魂桃李满园春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 : 2014-10-24
阅读次数 :
    凌晨4点,12号教学楼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实验室的灯已经亮了,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凤云正在为当天学生赴沂源山区野外实习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枝剪17把,标本夹31个,翅展19个,小铲子23把,标本号牌120个,镊子20把……一切准备妥当,天亮了,该叫学生们起床准备出发了。20多年来,暑假前的最后一周是学生的野外实习时间,她每年都要重复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用她自己的话说:“野外实习也是教学,教学哪有小事?我喜欢干这些小事。”
“忙,大事、小事一箩筐”
  “忙,大事、小事一箩筐”是赵凤云接受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赵凤云所说的“小事”其实并不小。作为生物科学系的负责人,每年她都要克服身体的病痛,亲自带领学生深入沂源山区进行野外实习。山区的环境非常恶劣,实习的条件相当艰苦,赵凤云和同去的4位老师就挤住在仅仅十几平米的狭小房间里,没有卫生间,没有蚊帐,即便附近有住宿条件稍好些的农家宾馆,赵凤云也从未住过。她说:“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镜子,同样的环境,老师怎么能搞特殊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实践,赵凤云带领她的实习团队构建并形成了一套全新的、科学的、易于操作的野外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她带领课题组成员对野外实习容易出现的流于形式、应付敷衍及反馈不及时等问题进行了整改,通过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分组制作PPT、登台汇报演讲、制作标本展板等形式,使本来枯燥的野外实习变得生动有趣。虽然这些额外的实习环节大大增加了她的工作量,但她始终无怨无悔,一干就是十几年。她说,实习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来不得半点马虎,实习也一样。
  2005年学校倡导开展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活动,赵凤云当时承担的教学任务已经很重,那个学期她承担着3门专业课的教学和实习,还有学院的许多事务性工作。即便如此,她仍然毫无怨言地承担起了指导大学生第二课堂科技创新的工作。问及原因,她淡然一笑:“很简单,我有这份责任。大学教师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是远远不够的,我还有精力,我能干。”
  担任学生第二课堂创新活动的导师以后,赵凤云更忙了。只要有时间,赵凤云就会走进实验室,与她指导的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详细询问实验进程,不厌其烦地讲解实验内容和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误差以及解决的办法和注意事项。哪组实验做得好,哪个团队出了哪些成果,又有哪些不足,她都了如指掌。近年来,经过赵凤云精心指导的本科生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她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8人次被评为校级优秀论文,2人次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
  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她的科研工作也没有落下。近几年,她一直从事水稻抗逆分子生物学研究,特别是在转基因水稻抗逆、胁迫条件下细胞抗氧化系统和根系发育的信号传导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2006年她主持的课题《逆境条件下共表达盐地碱蓬双抗氧化酶GST和CAT1水稻细胞氧还状态的调节机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批准,是当时合乐网页版入口获得资助的仅有的3项课题之一。她先后参与“863”、“973”子课题及山东省科技攻关等项目的研究,主持完成了淄博市科技计划3个项目的研究。以首位或通讯作者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系列论文30余篇,其中12篇被SCI搜录。此外,她还结合自己的实验申请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5项,多次荣获合乐网页版入口科技进步奖。
“不是每根竹子都要做成笛子”
  赵凤云办公桌的玻璃板下面用工整的字体写着这样一句话:“当今中国知识分子的目光应该像探照灯一样,它不应该照射过去,也不是现在,而应该是未来。”究其涵义,赵凤云说:“大学教师应该具备面向未来的眼光与胆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即使林中的每一根竹子都粗细适宜,厚薄均匀,质感光滑,但并不是每根竹子都要做成笛子。”
  近30年的教学经历,使赵凤云探索形成了一套独到的教书育人模式。每接手一个班或者一个学生科研团队,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到学生中间,和每一个学生促膝交谈,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倾听学生的心声及困惑,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生长点,然后为每一个学生提出未来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对于具备研究潜质的学生,赵凤云会从如何查找和参考已有的科研成果和前沿理论、如何阅读参考文献等基础性的科研工作入手,教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做研究。
  现就读中科院研究生院的高华健是赵凤云指导的第二课堂创新活动班的学生,大学一年级时高华健被赵凤云慧眼识珠,经过四年的指导,他从一个不懂得怎么做科研的学生,成长为一个在其研究领域颇有成绩的科研人才。
  现就职于华为集团的杨锐也是赵凤云的学生。专科毕业的杨锐虽然学业成绩优良,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但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他也曾感到迷茫。赵凤云了解情况后,主动找他谈心,帮他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鼓励他继续深造。后来,赵凤云自己掏钱给他买了全套的成人高考复习资料,并耐心为他辅导。经过努力,杨锐顺利毕业并很快成长为华为集团的技术骨干和管理精英。杨锐经常跟周围的人说:“没有赵凤云老师,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
幸福在点滴间升华
  上赵凤云的课是幸福的。课堂上,赵凤云总能把《植物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等专业课晦涩难懂的教学内容赋予“生命”,她不仅以渊博的学识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每一堂课进行精心设计,更重要的是她传授给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思维方式。比如《植物生物学》第一节课,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赵凤云会特意安排学生观察木槿髓射线细胞,当大家发现细胞似乎有意识地、非常智慧地形成了一种最佳的排布方式时,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就这样,看似枯燥的教学内容被赵凤云赋予了灵性。
  做赵凤云的学生是幸福的。刚刚走进实验室的学生总是不知从何下手,赵凤云就鼓励大家多看、多听、多问、多做,不要害怕失败。等学生逐渐熟悉了实验操作,赵凤云便从课题的选择与开题入手,不厌其烦地给大家讲解实验步骤、操作要领、数据采集及实验误差,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允许他们自由发挥。每次实验遇到困难,赵凤云都会和大家一起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她常说,实验必须要亲手做,实验中遇到问题不能逃避,即使实验不成功,也要把失败看作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汲取经验。
  与赵凤云共事是幸福的。赵凤云曾先后多次荣获学校教学质量奖、优秀奖,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为了提高生物学科专业课教学质量,她毫无保留地把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每年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她总是一遍遍地听、一遍遍地耐心指导,从课堂教学的设计到教学内容的安排,甚至是PPT的制作。为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她一直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从教近30年,赵凤云呕心沥血,潜心育人,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新生,送走了一拨又一拨怀揣梦想、意气风发的栋梁之材。每年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这一天,赵凤云都会给每个即将毕业的学生仔细整理学士服,举手投足间带着对学生的眷恋与不舍。学生们说:“赵老师就像妈妈一样为我们整理衣角,拨流苏,好感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赵凤云辛勤耕耘三十载,年年桃李满园春。
编辑:责任编辑 : 编审: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合乐网页版入口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