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系统 办公系统
首页  >  新闻  >  教学科研  >  正文
2021年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工作综述
深化评价改革 突出师德标准 强化评聘导向
作者 : 杨晓婧 王贤修
来源 : 人力资源处
发布时间 : 2021-06-11
阅读次数 :

2021年是专业技术岗位评聘新制度实施的第一年,也是第一次将评聘工作改在春季学期进行。历时两个多月的评聘工作顺利完成,共有313人报名,教师系列晋升教授25人,晋升副教授108人,晋升讲师32人,辅助系列晋升正高级6人,副高级18人。

3月17日,学校召开部署会议,校长胡兴禹对评聘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为开展评聘工作提出了指导思想和原则,明确了工作方向。评聘工作认真贯彻教育考核评价改革精神,坚持师德师风首要标准,重教书育人导向、重工作业绩导向。人力资源处认真贯彻、细化落实会议精神,与各学院和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此次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工作,为学校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坚持以德为先 严把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标准

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岗位评聘的首要条件,明确各类评聘受限情况,人力资源处会同教师工作部、教务处、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研究生院等部门对申报人员的师德师风、学术道德、教学事故、为本科生上课、违反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受到处理等行为进行严格审核,对出现上述情况者实行“一票否决”,审核贯穿评聘全过程。组织申报人员所在单位进行教职工民主评议,听取教职工意见。坚决贯彻好教育部要求,把师德师风作为职称评审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标准,融入评聘的各个环节,将第一标准要求落实落细落地。

加强领导深化认识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评聘工作领导,成立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多次会议研究评聘工作过程中的各项事宜。工作启动前召开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和教师代表等多个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对方案反复研讨论证,最终经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发布实施。工作方案包含评聘依据、组织结构与职责、时间安排、申报与评聘程序、有关规定、工作日程等多方面内容。

修订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制度出台后,适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人社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各部委也相应出台各类教育评价改革要求。人力资源处根据教育评价改革要求,认真梳理文件条款,及时将政策再行修订完善,确保每位教职工能第一时间享受政策红利,真正让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同时监督各评聘单位严格执行校学术委员会和学校批复的工作细则,认真做好政策和制度文件的解释工作,不折不扣执行好教育评价各方面要求和学校规章制度,确保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瞄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评价导向

坚持岗位分类评价,教授、副教授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成果转化型四种类型。在教学为主型教师教学授课时数要求不降低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教学研究要求,增设对申报人员教学能力和教学业绩的评议环节,评议结果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通过合理的政策导向和完善的程序设计,把真正被师生认可的一线教师推选出来,对长期勤勤恳恳坚守教学一线的教师给予更充分的肯定。

晋升教学型教授岗位的数学与统计学院教师梁振英说,作为一个历经多次被评审的老教师,强烈地感受到学校领导对职称评聘工作的高度重视,感受到相关职能部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各项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评聘破除“四唯”,坚持将师德师风、学术水平、业绩与贡献作为推荐和评聘的主要依据,面向一线教师,突出立德树人,受到广大教职工的拥护和赞赏。

她表示,作为亲自经历参评的一线教师,一定上好每一堂课,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五有”人才,不辜负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一定保持乐观向上、健康积极的心态,敢于挑战自我、勇于承担重任、乐于挑战重大课题,潜心教学科研,在不同的岗位上闪光发热,做最好的自己,那么评职称就是水到渠成、马到成功的事情。我们将继续勤奋努力、默默耕耘,享受精彩的课堂教学、拥有快乐的工作环境,为学校和学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本次教师岗位评聘要求,申报晋升人员原则上须有辅导员工作经历或班级导师工作经历,此次评聘在政策过渡期间,把握好条件要求,引导一线教师在站好讲台的同时走进学生心中,回归教师教书育人初心。

克服“五唯”倾向 注重业绩、贡献、水平和潜力

评聘新制度中常规晋升教授、副教授岗位条件“1+1+X”的设计,赋予各学院条件设置自主权,充分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和优势特色,条件设置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学历、唯奖项、唯项目等倾向,没有简单规定获得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经费规模等条件。在强化教师进修培训的同时,不再把海外研修经历作为限制性条件,贯彻破除“五唯”思想,把真正对学科有贡献,代表各学科水平,能够引领学科发展的优秀教师评选出来。

评聘过程首次实行代表性成果校外专家同行评价制度,申报教授人员的代表性成果送校外同行专家进行评价。采用第三方平台送审,减少人工参与,保证评价的公平公正。其中6人的评价结果中有2个及以上的评价结果为“不同意推荐”,不得参加本年次专业技术岗位评聘。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科组,作为评审推荐的重要依据。

新评聘制度将博士讲师到副教授的任职年限要求由5年改为2年,破除了束缚青年教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调动了广大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聘任的25名教授中,45岁及以下13人,占晋升人数的52%。聘任的108名副教授中,来校时间仅有2年的13人,年龄最小的不到30岁。

青年教师陈恒新,是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8年6月新入职的博士,此次顺利晋升副教授岗位。来校后,入职当年即获批省社科基金项目,第二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第三年获批省社科重大项目,并发表多篇CSSCI论文。改革后的制度,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的发展机会,陈恒新入职刚满2年就晋升为副教授。陈恒新说,他个人各项成果的取得是在山理工科研氛围浓厚的环境中实现的,离开了集体,青年教师举步维艰,感谢学校不断深化改革给青年教师发展带来的良好契机。

充分发挥学术组织的作用 尊重学术评价规律

评聘条件“1+1+X”模式的设计,真正实现了教师分学科分类型的科学评价,做到了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教师,但在评聘环节如何将申报人员的业绩成果和水平能力呈现给评聘专家,完全颠覆了学校以往的评聘工作模式。人力资源处总结历年的评聘工作经验和教训,充分调研论证研判,优化设计了四大类30余张评聘工作表格,并召开各单位评聘工作人员专题培训会,为评聘专家的学术评价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此次评聘及资格审核充分发挥了各单位评聘工作领导小组和学院教授委员会的重要作用。资格初审结束后,校学术委员会根据申报人员业绩成果基本情况,提出名额分配初步建议,专业技术岗位评聘领导小组研究提出分配方案,并提交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由校学术委员会负责组建的学科组和学校高评委会议评审紧密衔接,程序严谨。从上午10∶00到下午6∶30,六个学科组分别展开评议,向高评委排序推荐教授,高评委会议表决拟聘人员。学科组评议增设申报人员述职环节,全过程共有校内外60余名正高职称专家参与,每个学科组三分之一评委从校外邀请,共7所高校25名不同学科专家参与评审。

坚持客观、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加强对评聘工作组织者、专家、工作人员的纪律教育,严格遵守回避制度。评聘过程共进行3次评聘材料的公开展示,人力资源处及时汇总各评审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名单、材料及成果公示的时间地点、各评审委员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学科组和高评委评审时间地点等材料提前报送校纪委备案备查,由校纪委全程参与监督评聘工作,确保评聘工作公平公开公正开展。

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工作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要保障,结果是队伍建设的风向标和指挥棒,根据教育评价改革的要求,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化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制度改革,突出教学育人成效和工作业绩,切实把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工作做好,为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作出贡献。

编辑:责任编辑 : 范卫波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合乐网页版入口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