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务    高教视点    前沿聚焦    正文
【聚焦“新文科”】新文科建设的四个“新”维度
作者:龚旗煌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发布时间:2021-03-26 阅读次数:

当今时代是创新驱动的时代,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创新,也需要思想文化的引领。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充分释放“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才能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治理体系创新。因此,人文社会科学在创新驱动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要有力肩负起时代使命,新文科建设必须发扬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品格,重点围绕四个“新”,实现学科建设的目标、原则、方法、保障的有机统一。

目标之维:励志维新,在使命引领中坚定方向

人文社会科学关注人的自身和社会运行规律,这些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文科建设必须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才能在融入时代潮流中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进而引领时代进步。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显著拓展,物质条件极大丰富,但对如何完善人类自身的关注不足,“见物不见人”的趋势日益突出。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国际格局的变化、社会治理的挑战、公共秩序的重构等问题,都凸显了人的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等因素的重要性。

新文科建设要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文化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建立和完善符合文科教育规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首要课题,培养更多有情怀、有眼光、有器局、有专长的人才,推动“人的现代化”。

新文科必须及时准确回应时代之变,聚焦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打造能够紧密结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型智库。思想文化领域也需要“从0到1”的突破,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冲破了思想认识的屏障。新文科和新型智库建设要以深厚的学术积累为支撑,既要孕育更多新思想、新理论,做好源头创新,为分析现实问题建好基础理论框架。同时,要走出校园、扎根一线、深入调研,围绕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脱贫攻坚、基层社会治理等重大课题,提出更多接地气、真管用、见实效的对策,做有思想、有格局、有担当、有成效的大学问。

原则之维:温故知新,在文明传承中自主创新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

人文社会科学承载着民族文化、根植于本国土壤,新文科建设必须有文化自信,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传承已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我国近现代学科是在学习国际经验中发展起来的,存在传统文科“西化”色彩较浓、自主创新不足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文科更应秉承“常为新”的先锋精神,担当“探路者、开拓者、攀登者”角色,站在时代前沿、引领社会思潮、回应人民期盼,一方面扎根中国大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学术和文化支撑,产生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案;另一方面以天下为己任,具备世界意识、国际眼光和人类关怀,致力于思考和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

要系统梳理和阐释中华文明谱系,考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构型,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挖掘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探索伟大复兴的实现路径,创立中华民族自己的学术体系。要挖掘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以更开放的胸怀和更宏大的气魄,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上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要分析和提炼中国和世界的丰厚经验,运用专业性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在中国实践中形成中国理论,研究、阐释和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要了解世界文明的构造与变迁,探究文明之间的传播与互动,关注时代的、民族的和人类的问题,对世界多元文化有充分、深刻和包容性的理解,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人类文明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做出有价值的解答。

方法之维:融通致新,在学科交融中激活思想

当今时代的许多问题高度复杂,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增强创新活力,已成为新文科建设的共识。其中,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要由学科导向转为问题导向。以问题为牵引,打破学科界限,把各学科力量凝聚到解决问题的共同目标下,搭建能凝聚、有厚度、可辐射的跨学科交流平台,构建更广泛的隐性平台和交流机制,盘活各类学术资源,汲取多种学术给养,形成优势学术集群。要破除文科内部壁垒。长期以来,传统文科的划分越来越细,导致不同学科之间、甚至学科内部产生隔阂。新文科建设要加强学科内部不同流派的互学互鉴,建强专业学科,要鼓励现有学科立足时代需求,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领域,要增进人文与社科的互通互促,让人文更贴近现实,让社科更具有情怀,才能增强与其他学科交叉合作的厚重底气。比如,近年来,北京大学以“区域和国别研究”为纽带,推动文科内各方面力量的凝聚整合。

要推动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的对话。推动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关注前沿科技问题及其对文科价值理念与思维方式的塑造,针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生物伦理、全球公共健康危机等带来的挑战探索新理论、新方法、新路径,同时运用先进科研方法,推动文科研究领域的纵深拓展。目前,北京大学已集结法学、哲学等领域的一批学者,积极参与到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此外,文科的各个学科都可与医学进行交融,以形成更多新的学科增长点。

保障之维:优评促新,在良好生态中持续发展

与理工科不同,文科成果往往难以量化,显效周期比较长,较难进行直观评估。新文科还处在萌芽阶段,要有科学健全的评价体系,才能孕育学科发展的优良土壤。近日,中央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做好了顶层设计,高校应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要推进评价改革,实施同行评议制度和学术成果代表作制度,强调质量第一,摒弃简单以刊物判断研究成果质量的做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学科独立评审,对能够向学术界和社会上各种不当思潮主动亮剑的教师和成果予以倾斜,根据实际情况纳入科研或社会工作成果的计算。协同政府和兄弟高校的力量探索建设高水平国内学术期刊,努力破除“洋论文”迷信。

要坚持分类评价,摒弃“一刀切”,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类型成果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对于基础类研究,强化“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贡献度和影响力,侧重评价其在推动理论创新、思想进步和文明传承等方面的贡献。对于应用类研究,应突出质量和效用导向,处理好学术性成果和智库性成果的关系,处理好独立研究成果与团队合作成果的关系,将咨政研究成果纳入评价体系,侧重评价其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上的能力。

要强化口碑评价,增加“学术声誉”权重,综合考察教师的学术道德、治学态度、个人作风等多个维度。反对浮夸浮躁、投机取巧,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重视小同行评价,赋予学术共同体更大的评价权力。建立健全国内外各专业领域的学者数据库,扩充同行评审专家资源池。加强评价责任和信誉制度建设,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合理性和公正性。(2021年第1期 作者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
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合乐网页版入口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合乐网页版入口 - hi合乐888在线登录  高等教育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
联系电话:0533-2786727
邮编:25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