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落实到位。
1.拓展师德师风建设内容。古人讲:“贤希圣,士希贤。”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梦想要以梦想去点燃,理想要用理想去唤醒。首先,大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教师作为人类优秀文明和先进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直接引领着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的形成。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正确处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回归教书育人的教师本位,自觉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其次,全面改善教师职业道德风貌。教师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要有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的奉献精神,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思想境界。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励、惩处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激发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全覆盖、无死角。创新师德教育,挖掘老一辈教师的典型事迹,使教书育人精神风范一代代传承下去,在青年教师中营造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精神追求。再次,推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严于己,而后勤于学生,这个无愧为教师的天职。密切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书育人统一的黏合剂。要不断完善制度,搭建平台,提供便利,鼓励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和兼职辅导员,或担任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的指导老师,促进教师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使师德和学风相得益彰。引导教师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更好担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神圣职责。
2.打造一流的人才队伍。古人云:“治世不得真贤,譬犹治疾不得真药也。”教授是大学之基、思想之源、精神之柱。新中国成立初期,正是由于许国璋、王佐良、周珏良,柯鲁克、伊莎白、李莎等执教北外,坚持融通中外、博雅通达之精神,才奠定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外语教育改革、服务国家外交事业中的引领地位。新时代,建功立业正当其时,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吸引高水平教师、奖励高效率、提供成长发展的学术职业体系,大学就不可能实现高水平教学、科研创新及创建世界一流的使命。首先,引才要求贤若渴。根据学科建设需要,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优秀名师或富有潜力的青年骨干,做好引进人才与本土教师发展的良性循环,打造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落户、住房、子女教育、科研启动资金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保障,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诚然,要顺势有为、量力而行,并要反对恶意挖人。其次,用才要各尽其能。待遇留人是前提,事业留人是关键。要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让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近几年来,北外建立卓越青年教师、卓越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冠名讲席教授和长青学者等各级人才梯队培养支持体系,构建人才发展规划,释放能干成事的制度红利,营造了人才发展的梯度空间。再次,育才要精准“滴灌”。教师的幸福主要源于专业成长。打造人才聚集成长沃土,还需坚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找准人才队伍建设不足和短板,紧盯目标,瞄准靶心,充分发挥名师名家的传帮带作用,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持续用力,让老师产生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以北外为例,学校通过教学观摩、工作坊、名师面对面等形式,邀请校内外资深学者讲授有关国别与区域问题、质性研究中的数据收集与分析等研究方法,邀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专家团队指导在线课程建设与混合式教学,还对不具备博士学位的小语种教师,出资与英国高校合作开办专业教育博士(Ed.D.)项目。以上措施正有效提升教师队伍卓越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
五、“双一流”建设必须坚持科学评价、激活动力
教育评价是一种导向,这种导向科学与否,决定着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对于教育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围绕立德树人目标,改革那些因循守旧、不合时宜的评价体系,才能为本科教育改革,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1.构建育人本位的教学评价体系。坚持教学为要,一方面,加大对教育教学业绩考核的力度。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加强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强化课堂教学纪律考核。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开辟教学型教授职称评聘,让努力教学并在教学中有杰出贡献的老师赢得荣誉与奖励;另一方面,加大对教学业绩突出教师的奖励力度。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和津贴分配中,把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作为同等重要的依据,对主要从事教学工作人员,提高基础性绩效工资额度。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着的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取向,北外成立了本科教育专家委员会,加大本科教改经费投入力度,提升本科优秀教学奖、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名额和奖金,增加教学型教授和副教授名额。这些措施促进形成了注重教学的氛围,有的教师还因此跻身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行列。
2.构建效益本位的科研评价体系。针对人文学科、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等学科领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突出成果的研究质量、内容创新和社会效益,推行理论文章、决策咨询研究报告、建言献策成果、优秀网络文章、艺术创作作品等与论文、专著等效评价。对于外语类院校而言,建设“双一流”,必须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定位,坚持社会学科的共通性与外语学科的特殊性相结合,分类分层次分学科设置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更加注重标志性成果、贡献和影响力,建立起激励教师分类卓越发展的新机制。
3.构建成长本位的学生评价体系。大学是刻苦学习、追求真理、放飞梦想的学术圣地。学生评价体系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促进学生自我检查、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从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看,在奖学金、五四奖章等先进评选中,要把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既要看学生的学业水平,也要看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身心健康状况;既要看全面发展,也要看个性特长发展;既要看学习的结果,也要看学习的过程和效率,在每一个方面都要建立可测量的具体指标。从强化评价体系对学习过程的引导看,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高等教育质量负责的态度,从严从紧执行,让学生自合乐网页版入口准、自我加压,实现自我超越。坚决取消“清考”制度,让即将毕业的学生有危机感,让新入校的学生有压力感,把好学生毕业的出口关。
总之,“双一流”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创举,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只争朝夕、凝心聚力、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广聚英才、激活动力、行稳致远,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国际教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