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务    高教视点    前沿聚焦    正文
【聚焦“新文科”】新文科建设下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
作者:张建 公云龙 李效顺 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04-26 阅读次数:

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符合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是大学教育的使命所在。在社会经济需求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高校正在逐渐深化“双创”教育,致力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人才和团队。然而,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高等院校是的重要阵地,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符合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是大学教育的使命所在。在社会经济需求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高校正在逐渐深化“双创”教育,致力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人才和团队。然而,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不足,如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模式传统、课程体系建设滞后、师资力量短缺、创新创业比赛形式化等。相对于理工科专业,人文社科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建设稍显不足。

在高校大力发展“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教育背景下,新文科建设被赋予重要地位。新文科建设主要为适应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202011月,教育部召开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加快新时代文科人才培养,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当前,人文社科专业“双创”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滞后,基础理论课程建设匮乏,且与现代金融服务行业脱节,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2020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50%,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产业。人文社科教育是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的摇篮,加强人文社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能够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注入活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发展。那么,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双创”教育有哪些新的目标和要求,还存在哪些不足,如何从管理机制、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优化人文社科大学生“双创”教育环境,这些都是本文重点探讨的内容。

一、新文科建设下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标

人文社科专业是人文类和社科类专业的简称,包括文、史、哲,经、管、法,教、艺等学科专业。新文科的“新”不是新旧的“新”,而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通过文科教育与理工科的交叉融合,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等提供方向、标准、价值判断,提出新命题、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等。在新文科建设的指引下,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本,以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文社科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

(一)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培养爱党爱国、爱家爱业的人才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同样,人文社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首要立足点在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融入教育过程,从而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通过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双创”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从而应用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创业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培养学生发现行业问题和社会痛点的能力,并能够抽象出可解决实际问题的创业思维,形成可盈利的创新产品或服务。有别于自然科学以产品发明创造为主,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解决社会问题和提供社会服务为主,也可为科技产品生产与销售提供财务融资、包装设计、宣传推广等服务。

(三)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度

新文科教育要着重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人文社科人才,以学生适应社会就业岗位为基本目标,以学生创新创业为高层次目标。为此,人文类专业大学生“双创”教育要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融合社会对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方面的需求,更好地培养学生文学艺术鉴赏、历史文化宣传、思想传播的能力。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更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培养现代财务会计、经济分析、人事行政管理、营销策划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服务业发展。

(四)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优化实践育人机制

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双创”教育的核心是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涉及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培养方案等一系列人才培养过程。首先应当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容,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相结合,配备专业课教师与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实施校内校外“双师型”导师,并建立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将学生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考查放在同等地位。

二、新文科建设下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与困境

当前,全国98%的高校开设文科专业,人文社科类专业占到全国高校三分之二的学科门类,专业数和在校生数占比超过50%。在快速扩招背景下,一些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的师资力量、办学软硬件稍显不足。在创新创业教育上,表现为重理论而轻实践,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滞后等。

(一)理论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存在脱节

“双创”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在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与创业实践中加强训练,提升实践技能。目前,许多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院校人文社科的学科实力较弱,很难为人文社科专业配备符合标准的实验室和实践场所。人文社科专业“双创”教育更多是在理论方面,而实践环节偏少。由于缺乏完善的奖励与资助政策,一些高校教师对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积极性并不高。

(二)人文社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育融合不够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培养的一部分,不是独立于专业课学习,而是要与专业课教育有机融合,是专业课程的拓展与强化。然而,当前许多高校并未将理工类与人文类大学生“双创”教育区分,除了经济管理类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案例更多是理工类元素,难以体现人文社科类专业特点。由于未将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结合,学生后期仍然需要自己进行大量的知识转化,毕业后自主开展创新创业难度较大。

(三)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滞后

当前,多数高校“双创”教育课程主要是由教育学或本专业的教师承担,缺少“双创”教育专职教师或校外创业型兼职教师。教育学专业教师在创新创业理论讲授上有优势,专业教师则在专业理论知识上有优势,但两者都缺乏实践经验。由于教师的缺乏,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完善,许多专业只是开设了本专业的创新创业理论课程,缺少选修课、通识课教育,后期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时往往缺乏理论支撑。人才培养上,主要通过高校内部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实验基地、大学生孵化园、大学生科创园等进行,而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的培养需要更广阔的社会舞台,需要以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此外,人文社科专业校外实习容易沦为形式,学生只是从事一些打杂工作,很难接触核心业务,实习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脱节。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程度不够

我国高校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赛、挑战杯等系列赛事为抓手,加强“双创”教育,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这种“以赛促创”、基于项目的培养方法固然可以激励学生参与“双创”实践活动,但参与学生毕竟在少数,大众化、普及化程度还不够。

三、新文科建设下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建议

新文科建设目标下要提升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既要完善“双创”教育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为人才培养提供肥沃的土壤,同时,要加强理论与实践教育的融合、文科与理工科的交叉融合,打造“双师型”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多元化跨学科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一)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的“双创”教育组织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双创”人才培育的蓄水池。由于人文社科专业一般分布在人文艺术、法学、经济管理、公共管理等学院,依靠单一学院组织“双创”教育无法适应不同学科门类的特点。因此,高校必须成立专职管理机构或由学校领导牵头组织各学院组建联动式管理机构,在学校层次统筹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双创”教育。要统筹制定体现人文社科专业特色的培养理念与培养模式,注重教学、科研、服务等培养方式多方面融合,鼓励高校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人才。建立高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多元投资机制,为人才培养提供资金支持。

(二)促进人文社科专业“双创”教育与社会实务的紧密结合

人文社科专业要培养会讲中国故事、服务中国发展的人才,需要将“双创”教育与社会实务紧密结合。要树立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引领“双创”教育目标和内容,服务国家产业转型、社会公共事业、新业态等社会产业发展。通过校外实习实训平台建设,广泛吸纳企业、事业或公共部门参与“双创”人才培养,为“双创”教育提供更广阔的舞台。鼓励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在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科研训练等校内外环节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以社会这一广阔的实践舞台为实训场。

(三)加强“高校+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为有效提升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双创”教育质量,需要继续加强“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补充师资力量。鼓励专业课教师开展“双创”教学,通过“双创”教育培训、参与人才培养等提升“双创”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同时,切实发挥实习实训基地作用,鼓励拥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人才担任全职或兼职教师,建立以培养兼具较强理论功底和丰富创业经验为目标的校内外师资相结合的“双师”制度。

(四)促进多元化跨学科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新文科建设的重点之一是人文社科与理工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以文化软实力提升技术硬实力。因此,人文社科专业“双创”教育也要融合理工科思维,创新教学方法。首先,尊重人文社科专业的个性与共性,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对于不同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采取差异化教学课程,建立适合学生的课程体系。同时,要跨学科开展“双创”教育,制定多元化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体系,开发“双创”教育优质专业课程,开展通识教育,扩大“双创”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结 语

针对当前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足的现实,本文基于国家“四新”教育背景下新文科建设内涵,阐释了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双创”教育以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服务社会经济需求的目标,并指出当前我国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双创”教育在教育实践、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的问题。最后,为提升人文社科专业“双创”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对标新文科建设目标,本文提出要完善“双创”教育组织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双创”教育与社会实务的紧密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课程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2022年4月第7期 张建,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与政策。)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
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合乐网页版入口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合乐网页版入口 - hi合乐888在线登录  高等教育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
联系电话:0533-2786727
邮编:25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