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人就《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举措等问题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行动计划》既着眼2035长远发展、整体布局,也突出谋划“十四五”期间攻坚行动、重点抓手,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指引,充分发挥高校主力军作用,以育人育才为中心、体系构建为主线、能力提升为重点、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有组织科研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作出更大贡献。
《行动计划》明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服务需求、坚持交流互鉴。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是,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迈出坚实步伐,立德树人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学科、学术、话语三大体系建设实现重大突破,领军人才培养呈现重大进展,社会服务能力获得重大提升。到2030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引领作用更为凸显。到2035年,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总体形成。
记者:《行动计划》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出哪些举措?
答:《行动计划》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全领域和发展全过程,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深入研究阐释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要把深入学习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建优建强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党建等学科联动发展;要系统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
记者:《行动计划》如何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育人功能?
答:《行动计划》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从五个方面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育人功能。一是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思政建设,优化课程内容供给,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深度融合,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推进“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建设高水平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打造哲学社会科学拔尖学生培养“特区”,推进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推动优秀科研成果及时向教育教学转化。三是强化教材体系建设,整体推进不同学段、不同类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专业教材建设,创新教材编写、审核、出版、使用机制,健全优秀教材编写激励保障机制,加强教材国际合作。四是推动中国特色案例建设,充分发挥案例教学重要育人作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案例建设标准,打造高水平全国性案例中心,推动中国优秀案例走出去,将案例建设纳入成果认定和绩效考核评价。五是引领新时代社会文化风尚,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向服务大众、教育引导青少年成长成才转化,依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资源,提升公众文化素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宣讲。
记者:《行动计划》围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出哪些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答:《行动计划》把三大体系建设作为核心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学科体系建设方面,提出要着力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建强基础学科,强化优势特色学科,促进新兴学科,传承创新冷门绝学;着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开展新兴领域研究,加强新技术方法手段运用,完善交叉学科发展机制;着力打造一流学科专业群,支持和布局更多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专业。学术体系建设方面,提出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经典文献研究和整理出版;要扎根中国推进理论创新,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有组织科研;要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优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结构,健全动态化差异化支持机制;要提升教育出版水平,实施高水平学术期刊支持计划,改进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实施国际学术期刊建设项目等。话语体系建设方面,提出要提升话语体系创新能力,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新行动,增强中国学术话语的时代性、鲜活性;要推进学术话语的大众传播,引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走向社会、走进实践,推进研究成果的通俗化、大众化表达,高质量实施普及读物项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文化生活需要;要强化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打造学术国际传播新型格局,积极开展国际前沿问题研究,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打造富有吸引力的高端国际学术品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和优秀社科作品外译。
记者:在建强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上,《行动计划》做出了哪些安排?
答:打造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是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支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的重要举措。《行动计划》提出,要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持党管人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功能,通过继续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等各级各类培训、定期开展国情调研,增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分类建设一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教育实践基地,全面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政治素养和师德修养。要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育,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加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引育力度,注重锻造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国家有关重大人才工程项目遴选工作机制,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本报记者 陈鹏)
相关链接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