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务    高教视点    综合改革    正文
中国传媒大学用好“指挥棒” 扎实推进科研评价制度改革
作者: 来源:教育部网站 发布时间:2021-09-21 阅读次数:

中国传媒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推进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育人为本,立足学科特色,树牢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在评价标准、体系、机制、效能方面持续发力,推进科研评价制度改革,有效发挥科研评价对育人育才的引领带动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守好关键、树立标准,夯实立德树人之本。把师德师风作为科研评价的第一标准,明确规定“有违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项目成果,不纳入认定和评价范围”。严格学术不端行为惩戒,强化项目申报和成果发表阶段的思想政治素质考察,破除科研功利化倾向,改进科研基本业务费使用绩效评价,修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不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奖励挂钩。启动思政育人、脱贫攻坚、党史学习、统战工作、国际传播等专题研究,引导教师加强研究,重视支持服务党和国家的应用对策研究。把立德树人和教学质量作为教学型教授评审的首要标准,提高教学业绩和教学研究在评审中的比重,在导师综合评价体系中,立德树人与爱岗敬业奉献度占最大权重,研究生培养质量情况与科研成果情况占同等权重,坚守育人质量导向。

立好标杆、健全体系,打通多元认定合力。建立服务学科分类发展、多类型成果评价、学术平台建设的“三维”成果评价体系,将项目成果分为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成果、创作等三大类,把学术著作、学术获奖、知识产权、应用成果、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教材、创作成果等15小类纳入统一认定与评价。在人才选拔、职称评审、导师评聘、研究生毕业中不设论文方面的限制性条件,注重从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与应用、科研与创作成果获奖、个人学术影响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对于在理论创新、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者,申报高级职称时不设论文限制。坚持分类评价,修订科研项目及成果的认定与评价细则,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等评价,尊重科研工作规律和学科发展实际,引导不同类型学科科学定位。

把好关口、完善机制,确保评判精准公正。坚持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结合,不简单以刊物、头衔、荣誉、资历等判断论文质量。探索推行以质量为导向的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鼓励教师追求高质量科研成果,不简单以数量取胜、不过分依赖国际数据和期刊。依据教师科研成果对国家、行业和社会的实际贡献和学术影响力,创新提出高水平论文评价体系,调动师生从事科研与艺术创作的创新热情;对高水平论著、创作成果、教师指导奖、多语种外译论文等成果,采用校内外同行专家双向匿名评议制。在研究生导师评聘中,着重考察实践、创作成果。把人才称号规范使用情况纳入党委巡察工作的监督范围,完善监督机制,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建好生态、激发效能,驱动科研育才实绩。建设科研与教学、创作相辅相成的良好生态,强化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坚持长周期评价制度,注重教师科研工作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在科研工作量考核的标准中设置三年免考的内容,引导教师潜心学术。支持学校学报等期刊开设高质量教学研究类学术专栏,并向教学研究类学术成果倾斜。鼓励产出高水平教材服务教育教学,将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教材、教改论文、教学获奖等教学类研究成果视同科研成果认定。在青年高层次人才培育中实施青年科研英才和青年教学名师双轨制,重视教师的教书育人贡献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一批全心育人的青年科研和教学名师。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学术和创作实践,激发科研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科研驱动育人育师的实效。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
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合乐网页版入口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合乐网页版入口 - hi合乐888在线登录  高等教育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
联系电话:0533-2786727
邮编:25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