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务    高教视点    综合改革    正文
西南大学发挥特色优势 积极推进新农科建设
作者: 来源:教育部网站 发布时间:2024-12-03 阅读次数:

西南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牢记立德树人初心使命,践行劝课农桑办学宗旨,以厚植学生三农情怀为根本,以转型赋能专业建设为支撑,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以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为保障,全力推动新农科高质量发展,着力培养三农情怀深厚、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养全面的新型农林人才。

夯实人才价值根基。一是建好思政阵地。实施思政课创优行动,将隆平学长、蚕桑院士、油菜教师、甜瓜婆婆等杰出校友投身农业科研和产业发展的鲜活案例融入课堂教学,打造“大国三农”“中华农耕文明”等特色思政课,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发筑梦三农情怀。深化课程思政改革,构建315全课程思政体系(即3类课、100门示范课、500门核心课全贯通),修订1000余门农科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每门课程每个章节设置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普通昆虫学》等课程被教育部认定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出版《新农科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丛书,激发振兴三农理想信念。二是搭建育人平台。推动一二课堂协同,组建跨学科跨专业乡村振兴服务团,开展“乡村稼穑情·振兴中国梦”“青春唱响双城记”等专题实践,组织1000余名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硕博研习营、研行万里建新功、西小兰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等,以四年一贯制实践促进学生价值养成。举办农民丰收节及蚕桑、昆虫等文化节,打造以袁隆平院士事迹为题材的原创话剧《问稻》,创作“大地之子侯光炯”校史情景剧,建成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侯光炯纪念馆,以特色文化厚植崇农爱农情怀。

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一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围绕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三峡库区农业现代化等重大战略,布局建设生物育种科学、生物质科学与工程、智慧农业等5个新兴专业。突破传统农业学科壁垒,建立跨学院合作,整合资源,打造“智慧农业”“生命与健康”重庆市级产教融合特色优势专业群。二是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紧扣知识生产模式跨学科、多元协同转型特点,强化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经济管理科学等新技术新理论对传统农科专业的改造,全面修订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新专业知识体系、能力要求和教学资源体系。推进实践教学条件升级改造,整体规划设计校内农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和合川实验农场,打造多学科交叉、多专业综合、全产业链融合、现代农业形态集成的实践教学综合体。学校现有涉农专业21个,其中12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农业科学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三是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推进农科国际化合作进程,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合作举办植物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2个涉农本科专业,在农业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等领域累计培养数百名来华留学生,为全球农业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人才支撑。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利用知识创新链强基。深入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成立乡村振兴学院、智慧农业学院,培养生物育种科学、智慧农业等领域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开设神农班、博新实训创新班,实施跨学科专业培养,全面实施“一制三化”,设立“科技小院”“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研究生招生专项,推动优势农科专业实现本硕博贯通培养。二是利用学科交叉链拓维。强化农业通识、人文素养、创新思维培养,实行植物生产类大类招生,打通农科类专业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提供人文通选课、个性化选修课、非农科辅修专业供学生选学,促进学科交叉融通。推进农理、农工学科交叉融合,在全校学生中遴选优秀学生组建“农工交叉”学行科创实验班,增设“蚕学+生物技术”双学士学位项目,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多样化发展机会。三是利用产业发展链赋能。实施产学研人才培养协同计划,按照“一产为基、接二连三”发展链整合生物、食品、经管等学科,形成育种、加工、物流及乡村治理等选修模块,推动行业企业参与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研制、教材编写与授课、就业创业指导等人才培养环节,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一是搭建科研创新平台。聚焦农业领域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高起点谋划建设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筹建长江上游种质创制与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成立农业农村部长江上游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推进丘陵山区智慧农业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基因编辑、未来食品等前沿技术交叉研究。设立研究生专项,开放实验平台,创设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转化(实验教学)项目,鼓励学生参与项目研究,以科研创新带动人才培养提质。二是拓展协同育人路径。深化农科教协同,实施“一省一校一所”科教协同育人实践,与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进与在渝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的合作,形成合作办学育人、合作科研攻关长效机制。构建“团队+平台+基地+项目+培养”协同育人机制,深化顶岗实习支农制度改革,建立“实习、研究、服务、创造”有机结合的农科人才培养基地,与西部地区50余市县区和100余家企业开展乡村振兴合作,共建科技小院、专家大院、专家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等90余个。三是健全学生创新支持体系。建立健全学生科研创新学习机制,构建院级、校级、国家级三级递进学科专业竞赛体系,以竞赛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农业问题的高阶思维和综合能力。实施创新实践学分认定制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广泛参与科学研究项目,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空间和支持。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中立项140余个,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金、银奖5项。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
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合乐网页版入口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合乐网页版入口 - hi合乐888在线登录  高等教育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
联系电话:0533-2786727
邮编:25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