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务    高教视点    创新创业    正文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探究
作者:汪俞辰 陈靖宇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 发布时间:2020-11-23 阅读次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国家不断加强创新驱动战略发展步伐,促进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大力推动“双一流”高校建设,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将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学校战略发展高度。高校要立足学校实际,聚合“四为”向心力,构建“四维”大体系,从而铸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大格局。

一、目标为领,谋划顶层设计,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一)战略目标引擎导航,组织领导有力。高校应将创新创业作为重点工作,融入高校发展战略当中,在高校战略目标的谋划上要加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元素。高校应该集聚科研、人才力量,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由主要领导抓总、分管领导牵头,统筹党办、校办、学生处、教学处、科研处、研究生院、团委、科技园管理部门等单位和部门,协同发力、整合资源,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同时,高校应该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情况和改革方向,制定相关深化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具体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在教学、指导、实践和服务等方面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软件硬件双向保障,工作机制健全。高校应当统筹校内外各方资源,落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各项措施,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职能部门协同推进,专业学院积极推动,校内与校外协同合作,师生全员参与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高校应开辟独立的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场所,设立多元化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工作机构,配有专职人员负责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同时,多渠道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专项服务及场地及硬件设施建设等工作。

二、立学为要,深化教育理念,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一)厚植基因与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立足教育职能,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牢固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创新创业观念、原则和方法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围绕专业课程内容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形成了与社会互动、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高校需要制订相对完整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采取了多种切实可行的有效举措,积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结合线上与线下,完善课程指导体系。高校要发挥人才资源优势,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理论、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建设以专业为基础的“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教育+自主课程”理念先进、体系完整、动态优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高校要结合网络化进行教学,大力支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动员,选课覆盖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鼓励高校教师申报和开展创业教育课题研究任务,并能够形成创新创业方面的研究成果。

(三)激活学制与奖励,科学制定教学管理制度。高校应深化教育改革,合理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累计与转换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当中,增加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同时,高校可以出台弹性学制办法,颁布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制度,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创业成果符合自主学习学分规定的,认定后计入学分。高校每年应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投入专项经费,实施“优秀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启发式、参与式、精英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四)健全培训与考核,精心培育师资队伍。高校按照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可以聘请各行业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担任创新创业导师,根据高校优势与特色,主动邀请校外国家级创业培训讲师为兼职导师,积极打造一支由校内外创业指导专家和人力资源专家组成的专业化、职业化的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健全教师创新创业培训制度,高校通过校内培训、校际交流、学习研讨、资格认证等方式,大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和探究式等研究性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培训,高校每年遴选创新创业优秀教学团队、创新创业教学名师、优秀青年导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文化为基,聚合优势资源,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体系

(一)鼓励敢为人先,共建共享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高校要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中,激发创意,着力创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场所。要鼓励学生实验创业,倾力打造预创业孵化园。高校要通过内部资源整合,打造多层次创业孵化器——大学生预创业实践孵化园,要带领学生实践创业,合力搭建大学生创业示范园。要助推学生成功创业,助力升级科技产业园,从而形成一站式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实践的服务体系。

(二)助力创新突破,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高校要进一步优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验教学体系,形成学院、高校、省、国家四个层次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体系,从而保证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显示出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同时,高校要构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习教学体系,充分挖掘社会和企业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开展名企名家大讲堂,实施能力提升计划,积极推进与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联手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心,建设企业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深化校企联合培养。

(三)倡导勇于实践,强力打造第二课堂成绩单。高校要积极发挥第二课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推动作用。要结合团委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将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内容“打包”为学生的必修课,实现学生的全覆盖。定期开展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类常规项目、创新创业类精品项目在内的课程库,开展第二课堂双创教育活动。

(四)激发拼搏精神,组织引导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高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以竞赛推进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的竞赛创新创业模式建设。要以“挑战杯”“创青春”竞赛为牵引,大力推进学生课外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举办创新创业教育类的科技论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英语等基础课程学习竞赛和各类专业性创新创业大赛。

(五)孕育校园文化,举办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活动。高校要积极打造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讲堂文化,举办“创意讲堂”“创新讲堂”“创业讲堂”等“三创”类型的主题活动,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同时,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企业家来高校与学生畅谈成长与创业,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四、育人为核,融合多元载体,完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一)科研育人,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高校应鼓励各研究院所、学科型公司向学生开放,结合学校所承担的课题研究为学生设计子课题,组织学生参与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和横向科研项目研究。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前往高校的中试基地、产业化基地进行工程放大试验,解决企业存在的技术问题。

(二)培训育人,开展精英式、实战式技能培训。高校要形成以普惠式GYB创业意识培养为基础,以SYB精英创业能力培训为核心,以网络创业教育为抓手,以创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的创新创业培训体系,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奠定了强有力的创新创业技能基础。

(三)服务育人,开展信息化创新创业服务。高校要有效利用就业创业网、微信公众号、学校大数据平台等渠道向学生发布校内外的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信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化。全面搭建“线上为主”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助推高校“互联网+创新创业”时代进程。

五、结 语

高校应坚决把创新创业工作放在全校工作的突出位置,要坚持质量为王,聚焦高水平创新,凝聚双创成果,引领新跨越,树立高标杆,形成强辐射,迸发新活力,形成极具高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格局,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经济和社会效益,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0年第15期 汪俞辰,南京工业大学党委统战部工作人员,硕士研究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
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合乐网页版入口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合乐网页版入口 - hi合乐888在线登录  高等教育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
联系电话:0533-2786727
邮编:25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