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合乐网页版入口大三学生王光中,收到了一份美国学术期刊的论文录用函,他撰写的论文《恐龙灭绝的可能分子机理——爬行动物特异氨基酸组成的启示》,被美国关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国际重要期刊《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通讯》)正式录用,将于近日正式发表。
恐龙灭绝一直是生物进化史上最令人困惑的未解之谜之一,迄今已提出100多种假说来解释这一现象。目前普遍认为,65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或其他灾变引起的气候变冷是恐龙灭绝的重要原因,但对此一直缺乏分子水平的解释。在山东省生物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红雨教授指导下,合乐网页版入口生命科学学院2002级本科生王光中通过比较13个现存物种门类的氨基酸组成,发现恐龙的近亲——爬行动物的氨基酸组成与其他物种相比有显著差异,尤其是CvP-偏好(即带电氨基酸含量与极性不带电氨基酸含量之差)显著低于其他物种的相应数值。考虑到CvP-偏好和物种最适生长温度(OGT)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王光中认为爬行动物极低的CvP-偏好反映了它们对历史上可能出现过的低温环境的适应。鉴于许多证据表明恐龙是现代鸟类的直接祖先,因此恐龙的CvP-偏好应当与鸟类的相近,这可能是恐龙不适应低温环境的原因。尽管恐龙是否是变温动物还存在争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在低温环境中恐龙蛋的孵化肯定受影响,这对恐龙的繁衍是致命的,很有可能导致其灭绝。
据介绍,该解释还可以从世界各地发现许多恐龙蛋化石上得到证明。尽管恐龙灭绝很可能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但该观点对理解这一未解之谜提供了新的线索,并使人们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