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系统 办公系统
首页  >  媒体  >  正文
校企“双向奔赴” “四链”深度融合
作者 : 王 伟 范卫波
来源 : 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 : 2023-07-29
阅读次数 :

今年5月,合乐网页版入口与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共建“医工交叉融合创新研究院”;7月,学校与山东齐氟新材料有限公司签约共建“齐氟氟化工新材料研究院”。

从年初到现在,合乐网页版入口和企业共建创新研究院已达9家,近5年签约总数达到31家,驶入共建“快车道”。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发挥学科特色和办学优势,积极探索产教深度融合衔接的体制机制,使教师主动融入经济社会主战场,不断提升教师服务地方和行业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校长李玉霞说,“我们以校企共建平台为突破口,围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共性问题开展联合攻关,与地方企业的‘双向奔赴’已成为校企融合发展‘新常态’”。

基础:平台融建

企业将研究院建在学校,实现“四链”融合,既能解决企业人才、技术需求,也能够让学校科研工作更加精准、更有组织、更贴近市场。

校企共建研究院的特点是“融”,在双方签订的共建协议中,“联合”一词频繁出现——联合开展关键研发,联合开展人才培养,联合申报高端平台和科研项目……充分体现了双方融合发展的热切愿望。

围绕协议落实,校地双方各尽所能。企业出钱、出题、出人,全程参与和监督项目执行,发挥主导作用;学校负责组织研究团队,及时与企业沟通,发挥支撑作用。

对研究院而言,研发项目是工作的基础和核心,由院长统筹负责。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校企双方采取了不同的路径。在学校最早和企业共建的研究院“智能电网研究院”,院长拥有大学教师和企业家两个身份,把握科研和生产的前进方向;淄博鲁华泓锦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选派实业部总经理、泰山学者产业领军人才担任鲁华泓锦研究院院长,协调研究相关工作;与山东山博电机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特种电机研究院”由学校教授担任院长,公司派出研发人员到研究院工作。

为确保研究院的运行更加科学有效,有的研究院还设立理事会,明确发展目标、战略规划等重大问题,聘请政府、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担任理事;成立技术委员会,负责对技术发展方向、课题立项、成果鉴定等提出咨询意见。

核心:人才融汇

人才是第一资源,学校一直在探索如何发挥人才在服务企业和串联“四链”中的作用。2019年底,学校提出“一人双岗”计划,选派校内博士、教授到企业挂职“科技副总”。目前,已有700余名“科技副总”活跃在近600家企业。

建在学校的企业研究院在人才融汇方面发挥了更大的深度融合效应。来自鲁华泓锦公司的李辉阳自2021年起担任研究院副院长,重点参与了高品质聚环烯烃、酸酐固化剂等项目的研发,现在已经成长为辽宁鲁华泓锦公司负责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张新慧博士表示:“在实际项目中看到了与书本完全不同的世界,从中练就了有效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院作为联系校企的平台,是会聚人才的洼地,更是人才共引共用的桥梁。由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再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服务,共引共用让双方各取所需、共同受益。

双赢:成果融通

创新研究一小步,企业前进一大步。PDCPD材料项目是鲁华泓锦研究院着力攻克并进行产业化的一项重要课题,可为飞机、高铁等高端装备轻量化差异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正式投产后,公司将成为规模领先、覆盖面广阔的PDCPD生产企业。校企联合研发,真正实现了从实验室到企业生产的无缝对接,实实在在提升了企业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智能电网研究院成立以来,双方已取得53项核心技术,在国内获得大规模应用并推广到30余个国家,产生经济效益20亿元,合作企业山东科汇电力在2021年实现科创板上市。

按照研究院共建协议,学校还为企业提供订单式技术、管理培训、实施员工学历提升计划等服务。通过集体培训等方式,研究院为企业培养了研发所需要的一批骨干人才,成为推动企业良性发展的宝贵财富。

学校从校企合作中收获的不仅有资金支持,更有教师科研团队专业能力的提升,以及通过实践开展课题研究的机会,切实有效带动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智能电网研究团队的边敦新博士2002年参与开关磁阻电机研究,2023年,他参与完成的大容量开关磁阻电机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多年来,智能电网研究团队先后承担国家863课题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项目4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以及1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等,有效助推了学校电气工程学科发展。

校企合作共建研究院的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为确保双方合作的顺利开展,维护好双方权益,学校正积极探索对校企共建的评价考核制度,让研究院发展行稳致远。

对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学校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今年5月,在与有关部门的调研座谈会上,学校提出,对应驻地急需发展的20个产业集群,学校将组建20支服务团队,实现从服务一个企业到服务一个产业的提升。

校党委书记胡兴禹说:“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我们坚定走好高质量发展创新之路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将继续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强化融合发展路径,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光明日报 2023-07-29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3-07/29/nw.D110000gmrb_20230729_4-12.htm


编辑:责任编辑:王伟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合乐网页版入口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