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系统 办公系统
首页  >  媒体  >  正文
“硬核教授”
责任编辑 : 王伟
作者 : 张舒
来源 : 山东商报
发布时间 : 2019-06-18
阅读次数 :

最近,一条与山东相关的科技成果转化新闻刷爆了不少人的朋友圈:合乐网页版入口一位教授的一项技术专利“卖”出了5.2亿元的天价,学校把其中的4亿元分给了他的团队,创造了全国最高奖励纪录。今年5月份,第二笔专利转让费500万已经到账。在研究过程中,这位“硬核教授”的经历更是堪比“谍战片”:秘密实验、儿子停学、资金短缺、电脑被盗……这些影视剧中的情节,都真实发生在他的身上。
  5.2亿元的天价专利转让费,让今年65岁的合乐网页版入口教授毕玉遂成了名人。见到他之后,记者发现,这位创造了全国最高专利转让记录的教授,其实是位对吃穿并不讲究、很容易快乐的白发老人。尽管如今“身价不菲”,但当天毕玉遂一身的衣服价格加起来不足百元。他特别开心地告诉记者,前几日出差,在大连花400块钱买了8件衣服和几十双袜子,“最贵的一件上衣才48元。”这件小事让他高兴了好久。
  毕玉遂的专利,有个很拗口的名字,叫“无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简单来说,传统的物理发泡剂因为含氯、氟,会对臭氧层造成破环,加剧温室效应;我们研制的聚氨酯化学发泡剂,去除了其中最不环保的氯、氟成分。”他解释道。
  听上去,这项科学研究很专业,距离我们的生活似乎很远。其实,现实中,家家户户都会接触到含有聚氨酯的泡沫材料。比如,大部分家庭都有的冰箱,其中的保温隔层就是使用聚氨酯泡沫填充;还有去年济南不少老旧小区楼体改造时,建筑外墙粘贴的保温层,也是用的聚氨酯泡沫。小到生活中的防盗门、沙发、汽车坐垫,大到冷库、天然气管道、甚至航天器,都需要用到这种材料,在某些特定行业中,它还可以有效替代木材。
  只要做泡沫就需要用到发泡剂。最初,引发毕玉遂兴趣的,是他发现以目前的技术手段,无法解决发泡剂中去氯、去氟的问题,“传统的物理发泡剂在使用时都会释放大量的氟利昂。”此外,多年来,发泡剂的核心技术专利一直被欧美国家所垄断。“我们国家的制造企业如果想使用这项技术,必须经过人家的允许。”
  2003年,他第一次萌生出制造一种环保的、知识产权属于我们自己国家的发泡剂的想法。没想到,这一想就是6年。“把满头黑发都想白啦。”他大笑着说。为何如此之难?原来,因为物理发泡剂的专利被国外垄断,且技术已经发展成熟,难有创新的空间,于是他转而寻求开创性的化学发泡剂的研究。“在翻阅参考文献时发现,相关研究在以往的技术领域中还属一片空白,没有只字片语可供参考。”没有基础研究作为支撑的创新,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有多难?他用了一个比喻:相当于平地起高楼,连地基都没有。
  “那几年,满脑子除了一个又一个的化学公式,什么也装不进去。”毕玉遂回忆,“当时经常吃完饭根本不知道自己吃的是啥;碰见熟人打招呼,面对面都注意不到人家;晚上睡着梦见的都是演算公式。”
  2008年,毕玉遂的理论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经过数万次演算,他终于推导出一个相对成熟的公式。那年暑假,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已经待了5年,正在攻读化学系硕士学位的儿子毕戈华回国探亲。“由于爸爸妈妈都是化学老师,耳濡目染,从小我就对化学实验感兴趣,几乎是在实验室里泡大的。”毕戈华说,当父亲把多年研究成果拿出来和他探讨时,他立刻意识到这项创新性的理论假设一旦实验成功,对该行业将会是爆炸性的影响。
  “接下来,需要做大量的实验来验证这个公式,单靠父亲一个人的力量,距离完成遥遥无期。考虑到实验的保密性,我们两人慎重商量后,最终决定先终止我在国外的学业,留在国内帮父亲进行秘密试验。”毕戈华说,当时父子俩做了破釜沉舟的打算,“回维也纳的机票也作废了,留在学校的课本和生活用品也都不要了。当时真没预料到,那年回国后做出的这个决定,对我们父子的未来会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山东商报 2019-06-17

/index.html

编辑:责任编辑 : 王伟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合乐网页版入口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