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初见王志强教授,神采奕奕的神情展现出知识的活力,举手投足间彰显学者风范。日前,我们采访了合乐网页版入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王志强教授,邀请他跟大家分享他的教学心得与体会。
问:老师您好,大家都知道大学是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那您觉得现阶段我们更需要发展自身什么素质呢?为什么?
答:在以往,高校都是以“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形式对学生来进行培养。现在呢,国家推出了一种新的政策,也就是“新工科”,包括咱们学院也都有大数据“新工科”实验班。所谓的“新工科”就是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不单通过上课获取知识,可能更多的是把咱们学到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知识结合应用到实践中去。学校的未来应该也会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实实践方面咱们学院已经做得很好了,包括各种创新创业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通过这些结合你们的专业找到你们自己的兴趣点,以这种方式进行学习,可能以后对于你们从学校步入社会有所帮助。咱们学校也有大红炉这样的创新创业平台,也给你们增加了一些实践的机会。原来的大学生可能更多的是待在课堂上,今后的大学生希望他们是待在社会里,能够与企业进行更加广泛的接触和交流。
问:学生只有学会了自我管理,才能步步为营。那么,根据您这么多年的教育管理工作经验,您认为大学生怎样才能做好自我管理?
答:目前看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因人而异,有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强,有些同学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一点。但是通过我自身的经验,包括与一些同学的接触,我认为有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每个人都应该建立一个比较长远的人生目标,就像一句话说的“仰望星空,低头看路”,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未来职业有了一个规划,明白自己将要成为一个什么人、在社会上要做一个什么人,那我相信他的自我管理能力会非常的强。相反,那些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的同学,每天打游戏度日,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同学,我觉得他表面上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实际上是没有建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想法。我们当老师的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其实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就是没建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建立的目标可以是大的,比如: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有了大的目标就可以将其分解到每一年每一季度,今年要达到什么目标;到了大三、大四要不要考研;我想成为一个工程师,就不用考研要去企业实践;我想成为一名公务员,就要多学一些理论上的、马克思主义这方面的知识等等。如果你建立了一个这样的人生目标,那每个人都会有更强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对来说,国外的大学生,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强,为什么?其实跟他们的体制有关,国外的学生他们自主性比较强,他已经知道毕业以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知道怎么规划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未来有自己的计划,所以他就更能控制自己的所作所为。
问:那您觉得大学生没有目标是不是因为见识的比较少,不知道什么吸引他们?
答:当然有这一方面的原因,所以说在国内的大部分学生更应该去实践,去企业去看、去听、
去学,去相应的部门去接触。其实这就落脚到第一个问题上了,要多去实践,其实这些东西都是串在一起的,因为见的多了,自然就会看到目标。甚至可以让大三的给大二的定目标,大二的给大一的定目标,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师兄师姐通过自己的努力入党了,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拿到了奖学金,这就是很好的榜样,通过了解他们,自然就有了自己的目标。
问:在大学生面临就业、考研与出国深造这三个方面,您有什么看法吗?
答:从个人角度来说,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强的人比较适合出国,另外就是跟人生目标有一定关系。其实在国外一些比较冷门的专业,他们也在大批量招收外国学生,不必要非得是IT行业才能出国深造,还是要看个人的意愿。我也带了很多研究生,他们考研的动机也不完全一致,他们有的也是没考上公务员、没找到工作,退而求其次进行考研,是希望更上一个台阶。同时也有一些人想发展自己的学术道路,以后想当一名大学老师,那以后可能还会进一步去读博士。其实出国的很多人都是为了发展自己,进一步的去学习,最终还是为了自己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吧。所以说,就业、考研、出国这三个方面其实并不冲突,每个人结合自己的个人条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个方向。
问:当代社会对于人才质量的要求很高,老师您认为在汲取知识方面,我们大学生应当怎样平衡好“博”与“深”的关系呢?
答:如果从学业的角度来看,本科生阶段相对来说在这种专业领域内更应该做到“博”,本科生的学习进入专业以后你可能会接触计算机,但是这个专业里面又会有很多门类,比如咱们一个学院里面,有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的是软件工程、有的是通信工程、有的是数字媒体,这些专业里面又分了很多小的方面,所以我觉得在本科生阶段更应该倾向于“博”。如果今后要读研究生的话,那可能会越来越“深”。因为本科生的就业途径是非常广的,而且本科阶段学的什么,到最后也不见得会在哪一方面工作,所以在本科生阶段,学生们更应该多接触其他领域内专业的知识,这样的话对未来的工作可能会打下一定的基础。但到了研究生阶段,甚至到博士阶段就会更加专业,更加“深”一些。我们以前有一个说法:什么叫做博士呢?博士就是如果人类的知识作为一个圈的话,那么博士就走到了圈的边界,那怎么才能博士毕业呢?就要求你在这个圈上戳一个小眼,把人类的知识扩展一小点点。所以博士更多的就是“深”。
问:我们知道学习一门课程兴趣很重要,我们又该怎样来提高我们对单片机等注重实践的一些课的兴趣呢?
答:我觉得这种实践性的课程,大家的学习还是要多去实践,甚至如果有机会更要让同学们走到企业之中去看一下,多去学习一些,这样对学习就会更有兴趣,也就更容易建立自己的目标。相反,如果只是老师让学才学,为了考试而考试,那肯定没有兴趣,所以还是要多去实践。
问:在学习中,好多同学在学习效率上都有很大的困惑,往往是付出时间不出成果,在学习方法上您认为怎样才能达到高效而又扎实的学习效果呢?
答:这个我觉得还是要看上课,如果上课的时间能够百分之百的投入进去,那课后的时间就不需要用太多。所以所谓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原因,还是因为没抓到点子上,点子还是在课上,一定要认真跟着老师的思路把整个课堂串起来,这样我相信你的效率会很高。
问:您认为除了现在我们要学好专业的基础课程之外,还有哪些能力是作为合乐网页版入口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
答:我觉得需要突出具备的能力是编程能力,其次是英语,再就是要有较好的人文素养。有了较好的人文素养,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当代大学生还是要有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态度。
问:您平时的教学风格是什么样的?课堂比较严肃还是更乐于和学生们交朋友?
答:我的课堂还是比较轻松的,我希望跟同学们进行互动从而让他们掌握一定的知识,有时候也会进行一些“翻转课堂”,我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来讲一讲看法,然后我再进行总结。我再讲一些硬件的课程的时候也会拿出一些器材让他们去演示,然后就布置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其实我教的很多学生一开始对单片机这门课程是没有兴趣的,到后来当他们发现自己能做出来一个项目,就非常开心,非常感兴趣,就非常乐意去学,就自发的去查找资料,甚至几个人坐在一起热烈的讨论问题,这也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问:您更喜欢你的学生们怎么跟您相处呢?
答:我更喜欢的学生跟我更加平等的相处,就作为一个知识掌握的稍微多一点的朋友,那种半师半友的关系是最好的。你可以把我当成一个朋友,你有什么事可以随时来问我,甚至生活上、工作、学习方面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来问我,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关系。
【教授简介】:王志强,教授,硕导,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山东省计算机学会会员,美国ASABE学会会员,山东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教学方面获得合乐网页版入口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教学优秀奖、教学质量奖、教学成果奖多项。所指导研究生在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20余项,获得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科技创新标兵等多项荣誉。近年来,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Sensors,农业机械学报等多个权威SCI/EI期刊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担任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Talanta,Measurement,Sensors and Actuators,Analytical Letters等多个SCI期刊审稿专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多项。
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山东省高校优秀骨干教师国际合作项目等多个纵向课题,主持完成多项企业横向课题。2015年入选“合乐网页版入口青年教师发展支持计划”,获得合乐网页版入口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