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上世纪90年代山东省海归创业第一人,开创了科研人员创办企业加快成果转化的历史先河;他是合乐网页版入口第一个“两栖教授”,成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桥梁。从工程师到企业家,再到“两栖教授”,徐丙垠用30余年时间,书写了科技报国的生动实践。
勇闯创业之路:从6万元到3.6亿元
徐丙垠是上世纪90年代山东省海归创业第一人,开创了研发人员创办企业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历史先河。
1988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读博士的徐丙垠,作为中英联合培养博士生进入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学习。留学期间,他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利用故障产生的暂态电流行波进行线路故障测距”的论点,研制成功电缆故障测试装置。同时,他发现英国企业的技术开发力量非常强,科技成果转换为生产力的速度非常快,而当时我国的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当他回国探亲时,了解到自己研制的测试仪正是国内亟需,于是,他萌发了回国创办高科技企业的想法。
毕业时,徐丙垠婉言谢绝了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到祖国,开始了他科技报国的实践之路。
在淄博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集资6万元,创办了淄博市第一个民办科研企业——淄博科汇电力仪器研究所(科汇公司前身),1993年改制为山东科汇电力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对于创业时期的筚路蓝缕,徐丙垠总是淡然地一带而过。他研发的电力电缆故障测距仪第一次应用,瞬间找到30多个电缆故障点,解决了之前需要掘地三尺工作一周的问题,当时的兴奋记忆犹新。“真是神探!”在场的技术人员感叹道。由此,徐丙垠的“神探”声名大噪,订单也纷至沓来。
徐丙垠一直坚持“跟踪前沿、突出特色、校企合作、落地生根”的发展思路,不断增强公司的服务社会能力。随着一个个高科技产品的不断问世,“科汇”在中外市场上声名鹊起,市场占有量达到40%,位列全国第一,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经过20余年的创新发展,科汇公司被共青团中央和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1年,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市值达到3.6亿元!他也获得了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创业奖”“留学回国成就奖”“山东省十大杰出留学科技专家”等荣誉。
从最初的6万元到3.6亿元,从工程师到企业家,徐丙垠使一批批科研成果落地应用,实现了基础研究“从0到1”的突破,又完成了科研成果从“1到100”的跨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家精神。
勤筑教学之路:从企业家到“两栖教授”
1994年,切身体悟到人才匮乏问题,创业伊始的徐丙垠,又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到合乐网页版入口任教!同时挑起产业报国和教书育人两副重担,成为跨越校园内外的“两栖教授”,把生产问题带到高校去、把前沿技术引入产业来。由此,他开启了科技报国的第二次实践。
来到合乐网页版入口后,他牵头成立了电气新技术研究所,2001年,在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了合乐网页版入口智能电网研究中心。在他的带动影响下,学校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科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2018年,电气工程学科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本-硕-博-博士后”完整的人才教育和培养体系;2021年,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学科,是省属高校中唯一入选的电气工程学科。
从教30年来,徐丙垠不管多忙,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用汗水浇育桃李,为国家培养人才。他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并且培养了数百名优秀的硕博人才;他带领学生做科研,要求学生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提出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他为学生提供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和动力;他捐资设立“科汇奖学金”,连续16年为600余名研究生发放奖学金300余万元;他捐资500万元为学校建设“智能研究中心大楼”,又规划出资500万元用于建设新能源储能应用研究院,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智能配电网科研与试验基地……2017年,徐丙垠带领的“智能电网研究院教师团队”被评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三者之间转化的关键是产学研融合。徐丙垠作为“两栖教授”,化身产学研融合的桥梁,推动着科技、人才、创新互为循环、互为促进,书写了“三个第一”转化的“山理工答案”。
深耕创新之路:从“神探”到“管家”
徐丙垠是我国最早从事配电自动化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他致力于电力线路故障监测与配电网自动化新技术研发,承担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计划项目1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76项,并先后获得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劳动模范、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上世纪90年代,徐丙垠被称为“红色电网的神探”。当时,国内的检测理论和方法无法满足电力企业对故障定位的精度要求,他就提出了基于暂态电流行波的在线故障测距原理,发明了暂态行波信号的超高速“无死区”连续记录技术,实现了对电网的精准“把脉”。他主持研制的系列电缆故障测试仪器,在国内推广应用10000多套,在全国近3000个变电站推广应用,覆盖了包括西电东送、青藏直流、三峡外送等在内的60%以上的输电线路,同时在多个国家推广应用。相关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四等奖各1项,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将行波测距技术写入了《IEEE C37.114电力线路故障定位技术导则》。
随着绿色电力的发展,徐丙垠又化身为绿色电网的“管家”。他带领团队研制开发的SRD系列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一年可省下全国用电量的5%,相当于整个英国或韩国的总用电量,使我国在开关电机产业化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同时也打破了国外垄断,被国家发改委列为我国“十一五”期间重点推广的节能型产品。相关项目获202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徐丙垠的脚步从未停歇,他带领着团队结合生产实际,不断研究前沿技术,生产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团队研制出XP系列暂态选线保护与故障定位装置,定位正确率超过95%,获得大面积推广应用。新型电力系统设备通信的IEC 61850标准、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的同步定频控制和防孤岛保护、配用电分布式储能协同规划等研究也走在了国际前列。
不管角色如何转换,科研始终是徐丙垠一生的事业,而智能电网建设始终是他的初心与使命。作为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提出了“加强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的提案。这一提案得到省市有关部门重视,淄博市率先建立智能电网研究基地,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智能电网发展的主要技术支撑单位。
30余年岁月激荡,昔日孤勇无畏的少年已是耳顺之年,提及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眼中仍闪烁着炽烈与澎湃。他就像一束耀眼的电光,在创新的大地上闪亮;又像一只矫健的雄鹰,在科技报国的天空中画出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