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潜心教书育人,是36岁破格晋升教授的“新星”;他专注科技创新,是汽车强国之路的“追梦人”;他勇担社会责任,是优秀“科技副总”;他致力学院发展,是“85后”执行院长。他,就是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李波。
快乐的“教书匠”
在合乐网页版入口,有一个耀眼的学生团队——“至尚”方程式赛车队。车队连续9年每年自主研制一辆赛车,多次获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国家一等奖,在这炫酷赛车的背后,是李波与团队老师多年的默默指导与付出。
“教师是我的职业,育人是我的使命,我要做一个快乐的‘教书匠’。”他打造了“党建引领、五环联动”的全过程育人体系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获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级教改重点项目等5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他创新教学设计与方法,打造了专创融合的教学特色,被评为校优秀教师、淄博市青年名师和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负责的《汽车构造A》获批山东省“一流课程”;他探索企业订单式“3+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届又一届才华横溢、坚定前行的“汽车人”。
作为教育领域的年轻力量,他正以其独特的学术视角和教学方式在教育舞台上发光发热。他指导的学生获批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3项、省级2项,5人获国家奖学金,获评山东省先进班集体1个;他作为核心骨干的教师团队获评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东省十佳研究生导学团队。
执着的“追梦人”
男孩子好像天生就喜欢汽车,然而将这份喜爱坚持到底的人却寥寥无几。今年38岁的李波,仍然天天围着汽车转,从喜爱到学习,再到研究与发展,终于把爱好变成了自己的事业。
在多年的研究中,李波发现,传统底盘核心部件集成度不高且性能已达瓶颈。基于此,他创新设计了具有高功率密度、快响应特性的电驱动和制动系统结构,并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孵化了装备制造公司,关键技术已在中国重汽集团、舜泰汽车等多家企业中推广应用。
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山东省优青、重大创新工程等省级课题10余项,发表SCI/EI论文56篇,其中SCI一区10篇,出版国家级学术专著4部;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一等奖等科技奖励;荣获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青年创新榜样等荣誉称号,入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等人才计划。
李波深知,在科研的星空里,个人始终是渺小的,集结团队的力量,才能行稳致远。2015年,他组建了一支学科交叉、团结实干、追求卓越的教学科研一体化创新团队。在他的带领下,团队近5年培养泰山学者1人、省优青2人、省青年科技托举人才2人、市级人才3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青年创新团队。
忙碌的“奔跑者”
选择了科研的道路,就意味着要不停奔跑。李波既要奔跑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还要奔跑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李波担任山东泰展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建立了智能装备研究所,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解决了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等一系列技术问题,被评为淄博市优秀“科技副总”。
“没有什么比自己的研究为社会、为国家带来价值更重要。”李波动情地说。他和团队完成的“全电直驱集成动力系统高效高精度运行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已在荣成康派斯、淄博市交警支队等多家单位推广应用,新增产值8.45亿元,建立了淄博市主城区“十横十纵”干线绿波网,车辆交叉口延误平均减少28%,年均燃油消耗减少约1701.5万升。
“与获得的奖项相比,能够真正用科研为社会服务,才是最大的褒奖。”李波说。
奋进的“领航员”
“交通运输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啦!”前几天,当这个好消息传来,整个交通学院都沸腾了,李波也终于长长地舒了口气。
李波自2020年进入学院班子以来,围绕学院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引育、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以工作专班形式积极谋划、紧抓落实,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相关经验做法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专刊宣传推广。
学院打造的以车辆工程为龙头、交工交运为两翼、能源动力和力学为支撑的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学科专业集群平台,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群项目,4个本科专业均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连续3年均有教师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实现了近10年来未能自主培育省级人才的突破;建成山东省新能源汽车示范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在省内率先开设新能源汽车工程本科特设专业,新增山东省首个新能源汽车工程(师范类)专业并实现首批招生,李波带领学院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学院获评“全省党建标杆院系”并顺利通过创建验收,连续3年考核优秀,被评为学校“干事创业好班子”。
李波有一个习惯,每个大年三十的上午,他都要梳理当年工作完成情况并查找问题和不足,而后振奋精神再出发。正是这样的自我审视、自我督促与自我鼓励,让他在探索新能源汽车技术这条路上,始终保持热爱,追光前行,用实际行动为汽车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