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系统 办公系统
首页  >  人物  >  五有学子  >  正文
【五有学子】王洪博:大红炉火旺 千锤百炼钢
记职业道德模范践行者、工程实训中心创新实践科科长王洪博
作者 : 翟修树
来源 : 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 : 2017-03-16
阅读次数 :

2016年12月10日凌晨1点,隆冬。坐落在校园一角的大红炉众创空间内一楼工程实训中心创新实践实验工作室依旧灯火通明,激光切割机发出隆隆的轰鸣声,工程实训中心创新实践科科长王洪博和几名参加合乐网页版入口科技创新大赛的队员正紧张忙碌着:距离比赛不到两天时间了,机械学院参赛作品的切边垂直度和斜度还没有测,农工学院棉花抠膜放苗机设计与制造项目的优化方案还需要完善,王洪博着急了:这次比赛可是为明年的省赛、国赛选拔队伍的,每一个参赛项目都必须认真准备,不能有一丝马虎。这就是王洪博。同事们说他是个干活不要命的人,一谈科技创新实践就来劲的人。

临危受命,甘当创新实践基地“创可贴”

2013年3月,距离由合乐网页版入口工程实训中心承办的山东省第二届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还有20天。学校选拔参加该项赛事的无碳小车团队的原型车还没有设计完成。领队急了,参赛队员急了,怎么办?必须尽快安排得力能干的人统领项目!工程实训中心负责人紧急协商后,得!就他,王洪博。但当时作为合乐网页版入口机械厂总工程师的王洪博正承担着大亚湾核电站二期核一级设备主管路回路接嘴的工艺编制工作,项目难度高,课题处于攻坚阶段。那段时间的王洪博加班加点,昼夜连轴,已经是超负荷运转了,他分身有术吗?部门领导带着疑虑找到他,他二话没说,第二天一早就走马上任了。接下来的一周,王洪博和其他几位指导老师便吃、住在实验室,饿了吃碗泡面,累了就在简易地铺上躺一会儿。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无碳小车的原型车很快设计完成并以省赛第一名的成绩代表山东省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最终以综合考评第四名的成绩荣获国赛一等奖,是当年省内高校唯一获此殊荣者。

2014年初,工程实训中心审时度势,提出了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新思路,并率先在西校区成立了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基地运作一段时间后,王洪博又被临时调任该基地负责人。组建之初,学校及实训中心虽然在基地实验室用房、设备配置、人员配备等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但仍面临诸多困难。大型设备进不了实验室怎么办?急需的新设备招投标周期长,不能及时到位怎么办?300多万元的设备如何对学生24小时开放?面对这些,王洪博和他的团队立下军令状:不等不靠,自己动手,尽快让基地正常运转。说干就干,第二天王洪博便召集参与实验室改造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工程技术的交底和商讨,对每一个单项施工项目的施工工艺要求、质量标准、施工注意事项作了详细说明并亲自指挥线路铺设、设备安放等工作。在大型设备的拆卸现场,王洪博对每一个零部件都做了认真、详细的标记,小到一颗螺丝钉、一个螺丝帽。

有一天上午,王洪博往返东、西校区三次,仅仅因为安放设备的位置数据出现了5厘米的误差。有人不理解:不就5厘米吗?值得这么认真吗?王洪博说:咱们的设备精度高,差1厘米也不行!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基地所有实验室都根据技术要求改建完成,所有设备都安装到位,一个崭新的创新实验基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大伙都说王洪博是个干事业的人。他腼腆地笑笑,说:这是我的工作,为师生服务是我的本分。工作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勇于面对、扎实肯干,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匠心独运,勇做创新实践基地“播种机”

翻开王洪博的简历,你会发现他几乎干过车间的所有工种:钳工、铣工、车工、电工等等。可以说,在机械加工工艺领域,没有他攻克不了的技术难题,没有他解决不了的工艺难关,人称“王匠人”。但了解王洪博的人都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手艺高超的“匠人”,更是一个具备手艺人实干、苦干精神,且兼具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意识的“新工匠”。

画饼与充饥。2013年2月,现就职于杰瑞石油装备集团技术中心机械工程师的卞玉帅还是合乐网页版入口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的一名学生,当时他所在的课题组对准备参加国赛的无碳小车项目有了新思路,但因为团队内部出现松懈情绪,新的设计理念迟迟没有在参赛作品中得以实现,这可急坏了王洪博,他匆匆从外地赶回并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卞玉帅说,他至今还记得王洪博老师那天在会上说的一段话:创新就是画饼的过程。饼画得再大再圆,没有脚踏实地地认真钻研,不克服年轻人创新之初各种躁动情绪的氤氲和包裹,光说不练,再“惊艳”的点子也不可能创造出新的作品。画饼还要烙饼,烙饼才能充饥!调整了参赛队员的工作思路后,王洪博和大家一起投入到紧张的研制、试制工作中。卞玉帅回忆,那段时间王洪博和课题组的同学们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有时连续几天不休息。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终参赛作品完美呈现并荣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一等奖。事后,同学们都竖起大拇指:王师傅,了不起,服了!

借鸡与下蛋。科技创新基地创建之初,本着“以兴趣为纽带,凭创新来发展,靠创业来实现”的宗旨和理念,在师资力量不足、仪器设备紧缺的情况下,力排重压,先后成立了无人机爱好者协会、工程训练创新社、精密测量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问题是社团一成立,就面临着“无米下锅”的尴尬局面。怎么办?利用自己的人脉向社会“借粮”!那段时间,为了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增加实习机会,王洪博前前后后跑了很多企业,一趟谈不妥两趟,两趟不行三趟。那时,细心的人偶尔会看到王洪博带着一群学生和几个西装革履的人穿梭在校园里,摆弄着各种仪器设备,不明就里的人以为创新实践基地在搞创收,其实是无人机爱好者协会的同学们在无偿利用某智能科技公司的设备进行无人机操控试验。后来,该社团的很多同学都成了熟练的无人机操作能手,有的被相关企业录用。山东华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人说:因为业务关系我们和许多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像王老师这样,为了给学生争取实习或就业机会一次次登门洽谈的老师不多,我们被他感动了。谈及这些,王洪博的同事说:基地创建之初是我们最困难的时期,洪博确实跑了很多企业,吃了不少“闭门羹”,但看到今天“风生水起”的学生社团,看到大家的创新作品,我们都感到由衷地幸福和高兴,辛苦是值得的。

百尺竿头,敢为创新实践基地“潮头人”

位于1号实验楼四层的创新实践基地科技创新成果展厅内,近几年合乐网页版入口科技创新团队获得的证书和奖品摆了满满一屋子。仅2016年,王洪博指导的团队就荣获智能太阳能汽车车载空调系统、火车站乘客行李自动化调运系统、一种基于油墨沉积的房屋3D打印机的设计等项目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省级二等奖3项,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面对这些,王洪博说:科技创新靠的是团队力量,我只是一名普通指导老师,成绩是大家的,我做的仅仅是后勤保障工作。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们更应该放眼未来。

事实确实如此。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要强的王洪博没有固步自封。2016年,他和自己的团队根据学生创新实践的需要,又自主设计开发了3D打印创新室、激光加工创新室、逆向工程创新室等省内一流创新实验室。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创新实践的研究基地和制作“车间”。在3D打印创新室,王洪博指导的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的彭海涛正在利用3D打印机试制他的创新课题——玉米根茬收获机的特殊零部件。他说,以往要制作一个特殊要求的零部件,需要协调几个学院的实验室,甚至要到校外寻求企业的帮助,而现在基地创新实验室布局合理、设备先进,同时还有像王洪博老师这样业务能力强、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悉心指导,效率高多了,踏实!

走进创新实践基地,几乎每一节创新前沿课程的课堂上都座无虚席,几乎每一台机器前都坐着自主学习和参加创新活动的学生。今天的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已经承担起了逆向成型与3D打印技术、激光技术应用等创新前沿课程的教学任务,前来参加学习的学生每学期达4000多人次。即便这样,王洪博仍不“消停”,经过多方考察、评估后,他提出了把3D打印技术等前沿创新课程作为公共课在全校开设的申请。有人认为,基地只有4位老师,何苦给自己添麻烦?基地指导老师们说:裹足不前可不是王洪博的性格,我们希望明天的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为创新之时,人人做创新之才。

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创新实践基地走到今天不容易,她就像基地的一个孩子。今天,学校已经把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这为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作为创新实践基地人,相信他们一定会经得起考验,耐得住摔打和锤炼,好钢须得烈火炼。展望明天,创新实践基地人的路在脚下,梦在远方。

编辑:责任编辑 : 宋立平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合乐网页版入口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