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工电子教研室始建于1986年,虽然成员更替变迁,但在老一辈教师的言传身教下,全体教师始终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目前,教研室每年承担35个专业6000余名学生30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现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近3年,获校教学质量奖26人次,6人获校第十一届教学优秀奖。
立师德、铸师魂,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大家一致认为,一个好老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高尚的师德师风。为此,通过党支部和教研室联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每周政治学习与培训活动,坚持思想铸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获评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个人1人,校最美教师1人、最美教育工作者1人、“我爱我师——我心中最爱的老师”2人,振兴淄博劳动奖章1人。
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系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寻求恰当的教学方法及课程思政融合的实施路径,形成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现拥有省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承担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2项。
定制度、抓落实,构建三层次教师发展培养体系
完备的制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保障。按照学校和学院要求,在教务处指导下,教研室在教育教学方面已建立起一套基本完备的制度,如《电工电子教研室教学管理制度》,确定教研室组织管理、职责范围;《电工电子教研室“传帮带”制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电工电子教研室课程负责人职责》,负责本课程的建设与教学组织;《实验教学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
学院和教研室高度重视教师能力提升,以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为主导,建设了电气学院教师发展分中心;依托李震梅名师工作室,构建了校、院、室相结合的三层次教师发展培养体系。
新入职教师“三段一线”培训发展。以提升教学基本功为主线,学校集中培训一周,学院集中培训一月,实行导师制一年,以老带新。李震梅教授指导的丁丽、高中亮代表学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板书教学展示。
跟踪中青年教师授课质量,由课程负责人、管理人员、督导、学生联合评教,课程负责人对教学效果欠佳的教师进行指导帮扶;组织教师到国内知名院校进修助课,或到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锻炼;每人每学期至少参加两次教学沙龙活动。
鼓励和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教学学术培训、会议和访学交流,定期聘请国内外教育教学专家开展系统讲座、工作坊、一流课程和成果奖申报与建设培训等。近3年,获批省重点教研项目2项。
抓竞赛、强技能,提升教师创新能力
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创”,实行“室赛-院赛-校赛-省赛-国赛”五级联动。在学院统一规划下,每学期定期开展青教赛和教创赛专题教研活动;为每位参赛教师指定一名导师,从室赛到国赛全程参与;成立分层次教师讲课比赛指导专家队伍,由校青教赛一等奖获得者丁蕾、张岩、巴奉丽、贾宏燕组成基层专家组,进行一对一指导,由高明亮、李震梅、傅桂霞等组成高级专家组,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辅导,并邀请校内外获奖教师和专家作教学示范及专题报告。设立学院与教研室打磨专场,为进入省赛的选手“加餐”。近2年,1人获校青教赛一等奖;2人获校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1人获省青教赛二等奖。
教研室负责人李震梅认为,教师创新比赛有别于其他教师竞赛,课程建设的传承与积累非常重要。在她的带领下,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系统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承担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模式研究与实践”获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主持的“构建电气信息的优质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面向工程应用的电子技术系列课程建设与实践”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模拟电子技术”获省课程思政示范课和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MOOC获省在线教学优秀共享课程一等奖,主编的“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获省一流教材。“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经过40余年建设,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张岩作为主讲教师,获得教师创新比赛国赛一等奖。
促规范、提质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研室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教学任务,规划课程建设,提出年度教学研究项目,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和质量监控,制定教师培养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课程组根据教学大纲集中备课,进行教学设计,确定授课计划,梳理课程重难点。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研活动,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系统推进教学创新优秀案例库建设,要求每个课程组开发2个优秀案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组进行基于四元融合的“理论-仿真-实验-测试”一体化教学改革和案例开发,最终“基于TSE的四元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获省优秀案例一等奖。“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组开发的“四融五化”混合式教学模式获省优秀案例一等奖、省教创赛二等奖;“智慧教育视域下基于OBE理念‘五融五化’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获批省教改重点项目。
数字化、新形态,打造精品教学资源
教研室统筹布局,协调推进,建设了MOOC、翻转课、虚拟仿真、新形态教材、优秀教学案例库“五位一体”教学资源。
MOOC:“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在国家智慧平台上线,“电磁场与电磁波”在超星上线。
翻转课:教研室所有课程均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发资源包括试题库、视频、思政资源等,“模拟电子技术”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且被推荐参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为校级一流本科课程。
虚拟仿真:主持省教研课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参与“虚拟仿真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等,使虚拟仿真“进教材、进课堂、进实验、进寝室、进设计”,开发87项在线网络型、206项线下虚拟实验。
新形态教材:创建“主教材、辅助教材、教材资源、配套虚拟仿真、教材网站”新形态教材体系。“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工学(电工技术)”“电工学(电子技术)”均为新形态教材,4门主教材均为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教材被评为省级一流教材。
优秀教学案例库:将“学科前沿、科技成果、工程案例、虚拟仿真、思政资源”五个维度的素材建成内容共享案例库;教研室成员将承担的5项国家级、14项省级科研项目融入科研促教学案例库;将双创、产学研等项目组成近百个学科交叉的工程案例。
经过近40年建设发展,电工电子教研室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主持省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7项、参与8项,获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获批山东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持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承担省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出版教材10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省级一流教材3部;2024年被评为山东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回望过去,他们凝心聚力,接续奋斗;面向未来,他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