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始建于1978年,车辆工程专业是山东省最早设立的车辆工程本科专业,现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车辆工程学科是泰山学者设岗学科,2018年成为山东省一流学科,2020年成为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东省十佳研究生导学团队、山东省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青创团队。2024年获批山东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
该系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持科技报国理想,锚定汽车强国建设目标,长期致力于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培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以教授、博士为主体,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层次合理,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学团队。
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车辆工程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具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依托产教融合优势和工程教育认证需求,建立了与企业行业的交流调研机制,具备了社会培训、应用成果转化、人才输送等能力,从技术和人才方面为汽车制造企业提供有力支撑。2022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生高质量就业率达到93%,考研录取率达到45.4%,培养的学生受到一汽、潍柴、福田等众多国内知名汽车企业的好评。
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了多学科师资协同、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多平台协同的育人模式。通过“四年不断、四环训练、四素培养”的多方协同方式提高学生新时代背景下实践与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科创比赛,如“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华为杯”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等,获国家级奖项60余项、省部级奖项70余项。其中,获得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大学生数学大赛等国家级比赛一等奖11项,本科生发表论文14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5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
老中青传帮带,助力基层教学组织新发展
车辆工程系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以青年教师为主体,以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为引领,充分发挥“老中青、传帮带”作用,形成“一对一”青年教师培养机制。2023年,以车辆工程系全体教师为主体获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东省十佳研究生导学团队。
基于“一线三段五阶六维”职业能力提升计划,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学和科研基本功为主线,总结“三讲”与“三导”工作法,团队骨干教师协助青年教师编制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打造了一支“懂理论、通实践”的师资队伍。
在该系浓郁教学文化氛围的传承和影响下,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全系教师均获批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所有35岁以下青年教师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获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优青各1人,入选山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2人、淄博市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
目前,该系现有专任教师3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8人,拥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当代发明家、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各1人,泰山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各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7人,淄博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一系三专业,探索基层教学组织运行新模式
车辆工程系积极主动对接交通强国、碳达峰与碳中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2022年在做强传统车辆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在省内率先开设新能源汽车工程新工科专业(教育部新工科特设专业),以支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山东省“十强”产业。根据山东省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需求,2023年新增山东省首个新能源汽车工程(师范类)专业并开始首批招生。与一汽、吉林大学等国内知名汽车企业和高校,建设了新能源汽车工程虚拟教研室,通过师资共享,逐步完善一系三专业的运行模式。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引领,聚焦学校办学定位,围绕“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基于OBE的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新开“新能源汽车技术”“驱动电机原理及控制技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其应用技术”等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课程。鼓励编写高质量教材和指导用书,新编写《汽车电机及驱动技术》《汽车发动机原理》《创新方法基础》等教材,其中2本入选新工科高等教育汽车类规划教材。
课程群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该系以课程群为建设单位,组建了涵盖27门课程的10个课程群教学团队,实现了所有课程的全面信息化建设和课程思政融入,“驱动电机原理及控制”和“汽车文化”完成了超星慕课平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汽车构造”和“汽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完成了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打造精品教学资源库、优秀教学案例库、试题库,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形成了包括汽车构造、汽车振动与噪声、汽车理论、汽车设计等8门课程在内的省级精品课程群,2019年成为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为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能力,建设了机械工程(含车辆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车辆工程与交通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在全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产教科教融合,服务智能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
以学科专业建设推动政产学研合作,发挥教研室对科研平台建设和发展的支撑作用。高水平的科研是教研室的有力支撑,团队不断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基层教学内容,把当今国际前沿技术介绍给学生。将科研实验室和学院科研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以教学促科研,通过教师承担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和科研训练的指导工作,让科研服务于教学,实现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促进学科专业的融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主持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27项、省部级项目68项,发表论文580篇,其中被SCI、EI收录271篇,出版著作、教材16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0余项。
车辆工程系高度重视专业内涵建设,与行业领军企业潍柴控股集团共建了智能汽车现代产业学院。同时,与一汽、潍柴、吉林大学等国内知名汽车企业和高校,建设了新能源汽车工程虚拟教研室。通过师资共享,为山东省的车辆制造企业、车辆零部件生产企业,拥有车辆工程和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推广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撑。培养的研究生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11项,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5篇,就业率达100%。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车辆工程系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今后,车辆工程系将继续紧密结合行业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一系三方向”培养体系,矢志不渝为行业培养亟需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