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机械工程学院牢牢抓住“黄河国家战略”时代机遇,紧密围绕机械工程领域的国际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强有组织的学院内、省内外、国内外科研队伍建设,面向“高端制造技术与装备”,依托机械工程学科既有基础及优势,有效解决机械工程学科领域的核心关键共性科学技术问题,努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人才集聚地、科技研创发源地和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一、特色做法
(一)强化有组织的“学院内”科研队伍建设
学院科学谋划,组建16支科研团队,成员涵盖了专任教师的91.7%。激发科研内生动力,提升科研核心竞争力,形成稳定合理的人才梯队,加快标志性成果孕育和产出,有效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二)强化有组织的“省内外”科研队伍建设
学院联合黄河流域共6省份的11家理工类高校与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在黄河流域布局先进制造与高端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攻关机械工程核心关键共性科学技术问题,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有组织的“国内外”科研队伍建设
学院持续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联合7个国家的9所高校、研究院与公司,建立国际化科研队伍与平台,面向复合制造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合作进行科技攻关,服务国家科技重大需求。
二、主要成效
(一)国家级重大项目取得突破
2022年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与子课题等国家重大项目6项。截至目前,已获资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与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以及军工项目1项。其中,郑宏宇教授牵头,联合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批准立项。这是合乐网页版入口首次获批立项的国家重点研发-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本项目该批次全国共计提交1400余项,获批15项,资助率为1.07%。
(二)省级项目连创新高
学院16个科研团队齐发力,以省级项目作为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锻炼的重要抓手,积极组织申报省级科研项目,2022年学院共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项,连续3年获批数量蝉联全校第一名。同时,学院获得资助2022年山东省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第一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项,预期研究实现大尺寸微纳器件高精度制造,解决我国在生物芯片、微纳光学等领域的技术瓶颈。
(三)单个横向项目突破千万元
学院多措并举,鼓励科研团队做出科研特色,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其中,张磊安教授团队致力于海上风电装备及低风速叶片绿色制造的颠覆性理念和技术创新,带领团队攻克40余项风电产业技术难题,主持并完成亚洲最大功能最全的风电叶片全尺度测试平台,研究成果被CCTV4、连云港日报和东方风力发电网等进行了专题报道。2022年与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横向课题“150m级风电叶片测试设备”,单个项目经费达到1200万元。
(四)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在顶级期刊发表
学院连续制定高水平学术论文资助政策,SCI/EI检索论文从十三五初期的每年30余篇增长至目前每年100余篇。其中,2022年吴永玲教授、牟宗高副教授、于文慧博士在顶级Top学术期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Nano Today》、《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System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这些高水平学术论文不但扩大了学院的学术影响力,而且为后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奠定了扎实的学术基础。
(五)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稳步推进
学院以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为主要突破口,通过与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企业形成动态联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申报各类攻关课题与科技奖励。2022年度学院共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其中,在多年联合科研攻关的基础上,赵玉刚教授联合湖南骅骝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金瑞凯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申报,获得2022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六)黄河流域高端科研平台初具规模
学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抓住“黄河国家战略”时代机遇,与合乐网页版入口特聘教授卢秉恒院士的西安交通大学研究团队紧密合作,2022年建立“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山东分中心”。另外,学院联合太原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宁夏理工学院,天润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成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太重煤机有限公司,申报了“山东省高等学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致力打造全国知名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制造中心,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七)国家级、国际化科研平台有望实现重大突破
学院持续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加强国内外科研队伍建设,2022年联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印度拉夫里科技大学、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澳大利亚Cylite光学公司6个国家的高校与公司,申报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基地)“面向微纳器件的激光复合制造及其高端装备创新引智基地”,已顺利通过网评并进行了答辩。
三、工作经验
1.加强有组织的科研队伍建设,学院成立党政一体的工作专班,主动作为、提前谋划、提前布局,以学院内科研团队为基础,激发科研内生动力,辐射国内、国外科研力量,组建各级、各类优势互补的科研队伍,提升科研核心竞争力,形成稳定合理的人才梯队,加快标志性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孕育和产出。
2.牢牢抓住“黄河国家战略”时代机遇,面向国家科技重大需求,瞄准机械工程领域核心关键共性科学技术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黄河流域协同创新组成单位的利益联结机制,健全促进共同发展的高效、共赢协同联动机制,联合申报,积极争取省级、国家级各类科研项目、奖励与平台立项建设。